热搜: 十大正规足球外围appLogin
央广网北京12月3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大多建在人口密集区域,这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山东省青岛市,有一座地铁站已建成5年多时间,却一直没有开通运营。
近日,有青岛市民向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热线400-800-0088反映称,这座地铁站是青岛地铁11号线鳌山湾站,周边几公里全是滩涂,杂草丛生。耗资不菲的地铁站为何会闲置?
鳌山湾地铁站卫星地图(来自高德地图截图)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地铁11号线是当地建成运营的第三条地铁线路,始于崂山区苗岭路站,止于即墨区鳌山湾站,于2018年4月23日开通运营,全长58.35公里,总投资约195亿元,以高架敷设为主,全线设车站22座,其中地下站4座,地面及高架站18座。
地铁11号线的线路图显示,鳌山湾地铁站暂未开通(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 摄)
航拍鳌山湾地铁站(总台无人机拍摄)
到现在,青岛地铁11号线已开通运营5年多,终点站鳌山湾地铁站一直没有启用。青岛市民李先生说:“如果那个站不启用,就不应该在那建。如果当时规划这个站就是要启用,周边的协调应该做好。现在不能用,整个周边环境就是一个海滩里面有一个站。”
李先生表示,多年前正是看到相关规划,地铁要在即墨区的鳌山湾设站,他便在距离地铁站六七公里的地方买了房子,却没想到,鳌山湾站建成至今一直闲置。“资金浪费不浪费?规划好了不建,这是合理的。不可以把那个(站)预先搁置在那里好些年。如果不具备条件,就不要把站修在里边。很多人都觉得为什么要在一个海滩里边修一个地铁站?”
11月30日,记者乘坐地铁11号线在鳌山湾站的前一站钱谷山站下车。
记者:下面那一站鳌山湾站现在没开通是吧?
记者:过去的话怎么过去?
工作人员:现在那边过不去。
记者:鳌山湾站啥时候能开通?
工作人员:这个没有消息。那边现在连条通往地铁站的路都没有,只有一片盐碱地,那个站可能是不会开了,反正是没有消息。
钱谷山站另一名工作人员说,鳌山湾站虽然还未启用,但站点还有工作人员值守。
工作人员:零零星星人不多,反正得有人在那守着。我们一个班好几个,他们一个班就一两个人在那,可能是守着设备啥的。现在那个站暂时不运营,这个(钱谷山站)就是终点站了。可能想发展这边,先通的地铁,但是还没发展起来。
记者:我看那一站也有车辆过去啊。
工作人员:那是折返。车到那折返,返过来再到苗岭站(起点站)。
坐落在滩涂地深处的鳌山湾地铁站(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摄)
记者在钱谷山站下车,叫了一辆网约车前往鳌山湾地铁站。地图显示,两个站点相距约4公里。沿滨海公路行驶约10分钟,在接近鳌山湾地铁站的路边停下,因禁止车辆进入,记者又徒步约15分钟来到鳌山湾地铁站。这座地铁站孤零零地坐落在一大片滩涂地里,北边是滨海公路,南边临海为鳌山湾,周边几公里杂草丛生,站点附近全是土路和一些废弃坑塘。
鳌山湾地铁站远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 摄)
记者偶遇一位附近村民,他告诉记者,周边全是盐碱地,几公里外有三四个村庄。“有人看着这个站,还有打扫卫生的,车也过来,在这掉个头。有保安,这个站照被顾得还挺好。”
电子地图显示,鳌山湾站附近有大桥村、小桥村等村庄,其中距离最近的大桥村约为3公里。另一位附近村民说,此前相关规划说鳌山湾地铁站周边要开发,但一直没动静。“俺坐地铁还不如南边那个(钱谷山站)近,这边如果开发建小区建楼,那是近,我们农村离这远。当时说这要开发,现在又没开发,还没建地铁站的时候,这片地就全都征收过了。”
鳌山湾地铁站A口(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 摄)
记者在鳌山湾地铁站看到,这座地上高架二层车站只有A、B两个出入口,均处于关闭状态。透过紧闭的铁栏门,记者看到站内各类设施齐全,有工作人员在值守。站内不时有车辆开进来折返,还能看到轨道的尽头。
鳌山湾站的11号线轨道尽头(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 摄)
针对鳌山湾地铁站何时开通的问题,青岛地铁集团、青岛市即墨区政府等相关单位曾多次就网友留言进行回复。官方回复中能否找到开通的时间表?为何会闲置这么多年?
鳌山湾地铁站已建成5年多,为何至今未启用?何时开通?12月1日,记者向青岛地铁的客服热线咨询。客服称:“车站现在就是没有开通的状态,也没法进出站乘车。具体的原因这边不清楚,但是现在的终点站是钱谷山站。有开通时间的话会第一时间在官网公示。”
2021年青岛地铁集团给网友的留言回复
2018年4月,《青岛日报》曾在地铁11号线开通的报道中提到,“开通初期,鳌山湾站因其无硬化路面,且离主干道滨海公路较远,暂不开通。”2021年11月,青岛地铁集团董事长在回复网友留言中仍表示,鳌山湾站外周边居民客流较少,且地面配套设施不完善,故暂不对外开通运营。后续将根据客流变化,另外研究决定车站开通时间。2022年、2023年,青岛地铁方面的相关回复也是如此。
2023年9月即墨区政府给网友的留言回复
青岛市民多次在当地网络问政平台上留言,询问鳌山湾站开通的时间表。不少市民有疑问,建成的地铁站闲置多年,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益,是线路规划存在问题吗?上个月,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政交通规划处相关人员在回复市民李先生的疑问时表示:“11号地铁线当时规划的时候,因为它不仅要缓解交通拥堵,还有带动沿线区域发展的功能,这个地铁线路是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但是它也进行了适度超前的规划,就是因为适度超前规划,导致目前鳌山湾站外面暂时还没有市政道路或者公交站点这些配套设施。我们处室的职责就是确保这个站点的规划是合理的,可能现在看上去不是那么合理,只能说到了某一个时间节点,它最终的一个形态是合理的。”
李先生:因为建设了就投入资金了,你放在那个地方闲置着,至少对国家资金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状态。这个站完全可以不建,就建到钱谷山站。
市政交通规划处:市地铁办那边给我的回复是,鳌山湾站周边之前进行的一些城市规划还没有完全实现,周边配套建设完善之后,将及时进行载客运营,那个站是要通的。
航拍鳌山湾地铁站周边现状远景(总台无人机拍摄)
今年9月,鳌山湾地铁站所在辖区即墨区区长在回复网友相关留言中表示,鳌山湾站位于青岛鳌山湾未来城规划建设区域,目前该区域开发受限,鳌山湾站的周边尚无法开工建设。青岛市正在进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鳌山湾未来城正在积极对接上级规划部门,进行该区域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
201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中提到,“加强对居民区、商业区、交通枢纽等客流密集区域的覆盖”“规划期限一般为5—6年”。
地铁站的建设耗资不菲,青岛鳌山湾地铁站已建成5年多还在闲置,所谓“适度超前规划”的解释,能否站得住脚?这座地铁站接下来还会闲置多久?有关事情进展,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
中新网上海12月3日电(记者 陈静)上海是亚洲最早集中治理污水的城市之一。记者2日获悉,历经百年发展,上海形成污水系统六大片区的主要格局,43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1020.75万吨。迄今为止,上海已建成2.8万余公里排水管道、1525座排水泵站、366个排水系统,城市防汛排水能力大幅提升,水安全保障基础牢固。
上海“百年排水”成就展中,记者2日了解到,上海已经形成污水系统六大片区的主要格局。(中新网记者 陈静摄)
记者当日了解到,近年来,上海将“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理念纳入排水行业管理,确立了绿色源头削峰、灰色过程蓄排、蓝色末端消纳、管理提质增效,“蓝绿灰管”多措并举的雨水治理路径。
上海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史家明对记者表示,上海城市污水治理成就显著,城市防汛排水能力大幅提升,水安全保障基础持续筑牢。史家明希望,上海要积极适应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在上海排水设施“一码通”、运行调度“一网通”、排水模型“一键通”上取得新进展,以数字化转型赋能排水高效能治理。
据悉,目前,上海加强排水设施运行状态监测,构建覆盖全市排水全过程的实时感知采集系统,努力实现排水系统“全流程、全要素、全过程”的管控。同时,相关机构正有序实现排水设施“建、管、养、监、检”等具体应用场景接入,实现面广量大点分散的排水设施底账清、数据准、动态新,实现“基于现场场景”的数字化转型,推动城市排水运维智能化、专业化、高效化;此外,上海还加强排水基础设施模型建设、排水系统实时控制仿真模拟、运行调度智能决策分析、排水设施健康评估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赋能排水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管理。与此同时,上海还推动开展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碳排放测算,降低污水处理设施能耗,优化碳排放管理。
城投水务东区污水处理厂正在呈现上海“百年排水”成就展。(城投水务供图)
据了解,上海开埠后,1862年起,英租界先从当时的中区开始进行规划和建设雨水管道。1923年,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和人口的不断集聚,城市污染不断加剧,基础设施不堪重负,严重影响了民众健康与生活。从1923年到1927年,北区、东区和西区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全部采用国产设备的污水处理厂——曹杨污水处理厂建成。随着改革开放,上海排水系统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治理苏州河污染成为大规模水环境整治工作的起点。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是20世纪中国最大的环保工程之一,其中的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已成为目前亚洲最大的污水处理厂。
在采访中,记者走进具有百年历史的城投水务东区污水处理厂。这里正在举行上海“百年排水”成就展。东区污水处理厂始建于1923年,如今这座香樟树下光影交织的百年老厂,是中国首批建造的污水厂中唯一保留下来、工艺流程完整、构筑物完好的污水厂。
据悉,建厂时,东区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为1.7万吨/日,历经5次扩建,其最高处理规模达到3.4万吨/日。2019年8月,东区污水处理厂停止运行。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工业遗产,东区污水厂虽停运却以永续保护、活化利用、科技创新等举措,推进功能转型。如今,东区污水厂已被建设成一个综合园区,内设“历史馆”“时间廊”“未来馆”,成为全面展现排水、污水处理发展历程的生态展示馆、排水行业的“博物馆”、教育培训的“新课堂”、前沿创新的“试验田”、行业交流的“新地标”。
参观者在“历史馆”中回顾排水行业发展变迁。(中新网记者 陈静摄)
在“百年排水”成就展中,沿着厂内参观路线,记者跟着工作人员,用脚丈量、用耳聆听、用心感受。据悉,未来,城投水务东区污水处理厂将立足“百年园区、无废园区、零碳园区、海绵园区、生态园区、智慧园区”理念,建设排水百年工艺展示基地、无废示范引领区域,打造零碳排放负碳引领新方式、探索海绵城市建设新试点,成为绿色生态共享空间和数字水务智能运维空间等,成为绿色低碳理念的实践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建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砥砺前行。(完)